2017年3月28日反腐题材剧《人民的名义》于湖南卫视黄金剧场播出,开播两集即引发巨大轰动,锁定反腐题材、老戏骨演技爆表、节奏明快紧凑、反映社会问题等特点吸引多方媒体聚焦,网络用户纷纷点赞老戏骨们的精湛演技,成为了今年上半年的现象级大剧。
反腐题材、老戏骨云集、反映社会问题成为《人民的名义》的内容优势
根据美兰德网络传播监测数据显示:《人民的名义》自开播以来,一个月间被两千余家网络媒体持续关注报道,网媒关注度近8万条,相当于每分钟内都有一条关于《人民的名义》的报道发表。微博方面,与《人民的名义》相关的微博话题累计被阅读23亿次,微博提及量228万条;视频点击方面,相关视频的点击量超过167亿次,短视频也拿下了近27亿的点击量。微信平台方面,《人民的名义》亦收获近2万篇关注,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中广为传播,文章的总阅读量达到了2.32亿次。
1. 网络媒体跟踪报道盛赞“细微之处体现良心制作”
网络媒体的报道是对该剧热度的直观表现。在总计近8万余条的网媒报道中,大部分集中在中后期。前期预告主要集中在题材、导演及主要演员陆毅身上;在中期的攀升阶段:高压反腐、细节刻画和“达康书记”成为了众多网媒的关注点。主流媒体从近年来优秀国产正剧特点、该剧对当今文化传媒和政治官场的深远影响等方面做深度剖析和解读,其中人民网领跑各大媒体,这不仅源自该剧巨大的影响力,其传递的反腐主旋律也是吸引中央党媒的重要因素。
2. 社交平台掀全民“调侃”口碑颇高
从微博提及量走势看,网民参与热情同样集中在中后期。从第一集的老戏骨侯勇神演技、花式点钱、丁义珍逃跑,到达康粉PK育良粉、与达康书记一起守护GDP、汉东BOYS、各类CP,再到对反面人物“刘新建”“祁同伟”的热议,《人民的名义》掀起了全民参与调侃的潮流。
《人民的名义》网络口碑随着剧情的推进不断变化:开播初期同步抓捕“赵处长”、“丁义珍”的剧情紧张刺激,各路或正或邪的角色迅速粉墨登场令观众大呼过瘾,美誉度颇高。后期随剧情渐进平稳,略显拖沓,“郑胜利”、“张宝宝”等年轻角色被指戏份过多且琐碎,被网友重点吐槽,这也使得该剧中期的口碑较低。随着反贪局长遭诬陷、谜团浮出水面,剧情节奏加快,各路势力的最终对决拉开,评价又再次回升。
3. 反腐正剧再掀全民观剧热潮,完整视频最受欢迎
《人民的名义》引发网络观剧热潮:完整剧集视频被大量观看,累积视频点击量超过120亿次,包揽热门视频TOP10榜单。其中第一集最受欢迎,收获近2.4亿次点击量。同时,随着该剧热播,众多神剪辑剧评和鬼畜短视频开始风靡网路,多层级传播,使该剧影响力更进一步。
4. 主要演员人气暴涨成就双赢
《人民的名义》开播后,剧中主要演员的网络影响力均有所提升,凭借高超演技和对角色完美演绎,众多演员网络表现尤为突出。“小官巨贪”的扮演者侯勇和深入人心的“达康书记”扮演者吴刚走红最快。侯勇在开播后的五天内网络影响力指数从3月27日的10.0一路攀升至4月1日72.2;吴刚的影响力指数持续增长,开播的两周时间内就从42.3增长至93.4。其余演员的网络影响力均有明显提高。
众多精彩报道、朋友圈热传、眼花缭乱的讨论和难以置信的点击量,均显示: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问题的正剧已走入人们心中,而影视作品火爆的背后也离不开覆盖全网络的宣传推广,随着90后网民入驻网络,迎合年轻群体的宣推手段、互动方式,对于电视剧的网络影响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美兰德大数据总结分析得出推动影视作品网络爆红的宣推方式主要有:
1. 借助有影响力的官方账号制造热点引导关注
《人民的名义》播出期间,拥有众多粉丝的机构账号、大V陆续对该剧进行宣推、深入解读、创建话题,吸引大量网友跟进讨论。“人民的名义”官微则在预告剧目、制造剧情悬念的同时,也对剧中细节进行总结,并与网友进行互动,挖掘剧目亮点,提高网友观剧兴趣;并通过深情讲述拍摄过程,使网友了解剧情幕后故事及创作艰辛,提升网友对于剧目的好感度。
2. 塑造“灵魂人物”话题为观众创造情感依托
《人民的名义》从侯勇饰演的“赵德汉”开始,前后出现了“丁义珍”、“陈老”、“达康书记”、“刘新建”等多位个性突出的主要角色,随剧情推进,宣推凸显角色主要特点,如背锅能手李达康、心怀宇宙孙连成、似笑非笑高育良、胜天半子祁同伟等,吸引网友不断改变热议对象,同时结合角色及演员自身引发广泛讨论。
3. 影视作品真实反映社会问题引发共鸣
该剧之所以引发广泛热议,与当前全国人民关注政府反腐力度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剧中出现的“裙带关系”、“人情问题”、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体制内婚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均引发网络媒体及网络用户关注,针对反面角色祁同伟大家也发表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慨。影视作品真实反映社会问题,引发社会共鸣,促使全民参与。
4. 适合年轻用户的网络宣推方式抓住核心群体
表情包、动图、鬼畜短视频、调侃剧中梗、组CP成为影视作品走向“网红”的五大法宝。《人民的名义》的走红更加佐证了这一点。达康书记守护GDP系列表情包迅速蹿红,各类动图、鬼畜短视频也随之出现,效果与笑果显著。该剧表情包的运用甚至出现了与其他剧角色的混搭,如“刘新建VS余罪”。
影视作品受欢迎一方面取决于社会环境、题材内容、情节设置与演员阵容,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迎合主流受众群体、适合传播的宣传推广手段。随着各题材、各类型节目内容百花齐放,网络传播大数据指导新形式宣推作用凸显。
总结:
《人民的名义》从内容题材来说,是一档现实题材类型剧,在玄幻剧流行的今天,能够出现这样的逆袭,是久旱逢甘霖式的惊喜,也是响应了时代的呼唤和号召,大时代的背景给这部剧带来了加成作用,是一部自带光环的佳作;
从影视明星阵容来说,这部现实题材剧摆脱了一昧依靠明星偶像自带粉丝的套路,大量的老戏骨,演活了角色,让每一个形象都更立体饱满,有血有肉有灵魂,每一个表情包其实就是对他们演技的肯定,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让这部剧“活”了起来。
从宣推来说,这部剧也走了不同寻常路,湖南卫视在推广时抓住了能够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每一个话题点,运用的策略极其丰富,尤其是“达康书记”这个推广极其成功,让一个非男一男二的角色变成了话题担当,这是极需要勇气和见识的。
当然我们不可忽略的是,这部剧之所以能够现象级,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它变成了社会的一面镜子,那些流传广泛的台词和议论不休的剧情,都是因为与我们的真实生活产生了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