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究洞察>《融合与传播》
喻国明:5G时代视频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19-10-27分享到: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喻国明

 

 

  • 5G是对传播领域乃至社会领域发展目标的深刻转型

 

5G是今年的主题词,5G技术对社会领域发展将有深刻的改变。技术分为改良型技术和革命型技术。改良型的技术指对某一领域或者社会形态基于机制、环节的效率改善或提升,不影响这一领域的发展、目标的设定以及基本运作模式的转变。例如,对电影工业来说,3D技术就是一项改良型的技术——极大地提升人们的视觉感受,但对电影工业在盈利、表达和价值实现方面没有较大改变。但5G技术是对传播领域乃至社会领域发展的目标深刻转型和改变。简单对5G的技术进行概括:“两高两低”。“两高”是指高速率和高容量,“两低”是指低时延和低能耗。

 

 

对传媒和广电领域而言,传播实践操作和发展中“两高两低”带来的改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视频将成为人们广泛使用、并且能够参与社会表达的最基本的表达手段。它带来两方面的意义:第一,视频技术的引入及傻瓜化的使用方式,社会表达、社会交流和社会传播者的资格门槛在人类文明史上降至最低。

 

在视频之前,几千年以来人们的社会表达都是以书写文字作为基本模式。社交媒体时代所谓“人人都是传播者”的理论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并不现实。在以书写文字为工具进行传播的社交平台上,95%以上的内容是由3%-5%的人书写的,剩余95%以上的人仅仅是消费者、阅读者、点赞者、转发者和简单的评论者。因为书写文字有比较高的精英化门槛,接收者没有达到一定能力程度,文本难以进行大面积社会传播,很少有人会赋权和赋能。但视频的表达路径更多元,只要传播者在某个方面有过人之处就可以实现广泛的社会传播,这对于过去沉默的社会大众而言无疑是一个多口产出、多口表现的良好契机。所以视频的表达门槛是人类文明史上社会表达参与者当中门槛最低的,很大程度上将会迎来真正意义上“泛众传播”的时代。

 

 

但我们对泛众传播带来的整体传播效应,以及巨大的混杂的群体和内容的涌现,做好有效利用的理论、时间准备了吗?传统媒介设计当中,无论传播矩阵做得多么完善,都是关起门自说自话的传播矩阵。这种传播模式置整个互联网的内容生产力于不顾,是将自己现有的“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范围内的传播内容加以整合编辑的所谓有效利用模式。迄今为止,如何对巨大的传播生产力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内容和人群进行有效利用,除了商业化媒体有所探索以外,传统主流媒介方面并没有做出成功的范例,这恰恰是5G时代必须解决的问题。

 

 

  • 短视频是轻骑兵,长视频是主流话语表达的压舱石和定盘星

 

视频出现以后,传播速度加快,会导致视频产品的类别增多。4G时代是短视频时代,短视频和过去视频最大的不同在于:过去的视频都是属于软文化的那种娱乐和文艺的表达,而短视频越来越多的涉足整个社会话语、社会运作的一些主流中心关键表达,这是短视频影响社会最为主要的着力点。通过短视频,我们已经看到了视频对社会主流话语的价值和能量。在5G时代,随着速率提升,不但短视频会更加发力,中长视频的崛起势在必然。中长视频的崛起将会对整个社会话语表达的视频化、关键话语视觉化呈现形成全景式的渗透进入,未来社会话语的主流表达形式越来越多用采用视觉化方式。

 

这种革命性改变在于,短视频虽然影响力和冲击力很大,但只是碎片,只能就某事的某片段、某观点、某点的呈现来实现智慧性的冲击,缺少层次性、逻辑和结构的完整性。短视频对主流话语社会复杂问题的解决最多只能起到议程设置的能力,很少具有比较完整的价值、比较深刻和稳定的表达。短视频是轻骑兵,中长视频则成为主流话语表达的压舱石和定盘星。中长视频需要什么样的资源进行表达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视频表达跟书写文字表达不同,书写文字的表达相对来说比较单纯理性和逻辑化的。从实践来看,视频语言的表达有很多非理性、非逻辑的因素影响着整个的传播、沟通效果以及共识的达成。因为视频的表达中包含着多样化元素,有场景元素也有个人特质元素。同样的话语逻辑,不同人表达效果不一样,甚至表达口气、姿态及表情都能影响造成传播效果差异。在视频成为主流表达的时代,传播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非逻辑,非理性的信息。从现实和理论和研究的角度来说,这一问题对传播效果的达成、主流话语表达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有超过事实表达和理性表达功效的趋势。

 

 

  • 视频表达的非理性、非逻辑元素在主流媒体表达中占据重要地位

 

学界曾兴起关于后真相时代的讨论,概括总结了视频表达和书写表达的最大不同。在视频表达当中,非逻辑、非理性的元素比事实逻辑的因素表达在形成社会共识与社会沟通效果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要重要的多。因此,能不能调动非逻辑和非理性的因素,能不能在关系认同和情感同频共振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传播,这是摆在所有主流媒介面前的重要任务。事实上,无论在实践当中还是在学术当中,对这些非逻辑和非因素发挥作用的机制,它和理性因素、逻辑因素如何进行搭配,这是我们目前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传播广播电视系统传统以更加开放的方式来面对今天市场的变化,首先需要解决表达宽度问题。表达宽度是一种全新的指标,今天我们评判视频产品都以以深度或专业为评价标准,从专业角度来审判片子拍得好不好、表达得净不干净、准确不准确、严谨不严谨——就是所谓的专业标准。但在今天社会多元发展的情况之下,可能需要的另外的指标——就是它的宽度。这种宽度指标,并不是靠经营化的操作策略和操作方式就可以把它圆满完成的。例如《新闻深一度》节目邀请了32个网络评论员,包括教师、警员及民工等对社会不同阶层针对同一新闻事件从自身角度进行评析。这个节目中32位网络的评论员参与事件评论的目标是:通过他们的话语表达,形成全社会更多的通频共振和关系认同,这便是所谓的“表达宽度”。

 

 

 

研究表明,一个新闻节目、广播节目或电视节目,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改变,它的收视率可以提高10%-15%。比如由普通话改成方言播出提升了表达对于受众的“亲近性”,会使得它的传播效能和传播效率有一个巨大的提升。这种网络评论员的存在,实际上是在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以便于跟他所代表的人群有一种共识和共振,让他们觉得“我”的话语、利益及想法被“你”听到了、看到了,这就是所谓的同频共振。今天的时代,我们对同频共振横向指标的建立缺少足够的自觉,这是泛众化时代一定要注意的标准拓宽。在今天,深度标准固然不能放弃,但宽度标准同样极为重要。

 

中长视频和短视频相比具有更多的结构化的优势,但这并不是广电人的优势所在。广播电视从业者利用视频语言来进行表达本身有一定优势,但对中长视频所要求的结构化、层次化和逻辑化需求,广电人与传统的报纸和杂志的从业人员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如何跟印刷媒体的媒体人结合从而形成对于中长视频结构化价值的构建,这是广电媒体开放的一个重要契机。

 

 

  • 广电媒体应当以开放姿态迎接5G时代到来

 

5G高容量和低能耗的特性造成传感器“无所不在”。传感器“无所不在”形成了万物互联所带来的巨大信息传感器资讯的涌现,它将导致传感器资讯会成为未来内容生产当中最重要的品类之一。内容生产的主体性方面已经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传播格局也将发生改变。当5G传感器成为主要内容生产源的时候,如何用好传感器的资讯,形成生产力、影响力,形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接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万物互联导致传感器无所不在,又使大数据泉涌般产生。因此,在未来的传播过程中,数据对于用户、市场的洞察,对于内容资源本身的定义描述、内容的规格及制作方式,对于传感资讯来机器生产内容以及对整个渠道的数据化的驱动,都将成为未来内容生产、内容传播和效果实践当中最重要的命题。如何使用大数据就成了今天面对5G时代业务转型中最重要的关键技术点。如果未来的内容、服务和传播当中没有数据的支撑,我们就会成为聋子和瞎子。即便拥有很良好的资源,从业者也不知道投放目标,不知道在什么场景下跟什么人相遇,这样它的内容价值实现和价值变现就会成为明珠暗投。

 

因此,对数据技术和AI人工智能技术的掌握特别重要。在数据支撑之下,才能有更多场景识别、场景发现和场景设计。VR虚拟现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呈现性技术,它是价值变现过程中需求点和供给方结合的信息节点、变现节点。场景会成为未来最重要的价值变现的凭借物,无论是广告、公共关系还是其它政治和文化的价值实现,场景构建都是未来最重要的内容。因此,利用5G技术和数据的支撑识别场景、发现场景、创造场景,决定着内容质量和丰富程度,也决定着价值变现能力以及影响力高低,这就是5G带来的种种变化当中现在比较明显的一点。

 

对传统主流媒介来说,如何以最优的姿态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答案是开放。目前,媒介最重要的一个缺点是封闭。但现在是开放、连接、整合与协同创造功能、创造价值力时代。如果在这个时代当中还是置互联网的技术及互联网传播生产能力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于不顾,置大数据的新支撑力于不顾,完全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进行所谓的改善和整合,那么就无法破局、没有出息。现在广播电视领域传播不缺钱,也不缺技术,人才也已经是视频领域最好的人才。未来,广播电视媒体从业者要以更加开放的方式去和外部做结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够迅速提升传播效能和影响力。没有开放就没有拥抱5G时代的可能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