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究洞察>《融合与传播》
《2022年第一季度电视综艺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29分享到:

文/CMNC 白芷

 

        一季度总会给人带来春的希望,各电视平台的一举一动也颇受关注。这期间的综艺内容偏好与排播往往会为一整年的市场定下基调。

        目前来看,在主题氛围上,合家欢和冰雪竞燃贯穿各卫视一季度;整体调性上,电视综艺越来越强调由单一娱乐性向有时代性、力量感等具备相应价值引导的传统文化、当下知识、正向精神输出的转变;具象类别上,节庆晚会、音乐、喜剧、体育、国风综艺是一季度电视综艺的五大主流。

 

 

 

市场热情随热点而动

形成「个性」

 

 

        今年的一季度有两大社会群体事件,一是农历新年、元宵节等举国欢庆的传统节日;二是在北京召开了有划时代意义的冬奥会。在此期间,两大热点催生出一系列伴随性综艺节目,烘托生活氛围,拓展受众认知。

        欢庆节日的晚会是重中之重。央卫视平台基本都在除夕夜及正月间推出自己的春节晚会和元宵晚会。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推出了超二十档晚会。晚会节目是分众时代仅存不多的大众化传播产物。既是民众当下生活的见证者,亦是文化潮流和发展的镌刻者,从中,照见所处时代的新气象。

        这种大众化和全面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的涉猎广度上。像今年一季度不仅有全民性春晚,也有特色性春晚;有传统风晚会,也有新潮创新节目。细化来看,除了涵盖着常规歌舞、语言作品,也涉及到脱口秀、素描喜剧、音乐剧小品、国风国潮等时下流行文化。

        除此之外,创新应景节目逐渐增多,丰富着年味。

        像总台推出了首档溯源中国春节习俗的文化创演类节目《古韵新春》,带观众品读传承千年的春节文化;北京卫视以《2021我们的年度总结大会》,跟随不同行业、领域的嘉宾代表,展开年度复盘,致敬2021;湖南卫视推出的《小芒年货节》,以「国货更懂中国年」为主题,打造一场具有国潮风范、青春特色、国民认可的新潮年货节目;浙江卫视则推出了年味美食情感节目《一桌年夜饭2》,在追寻年味的过程中,以年夜饭为载体,去慰藉中国人一年的辛苦,记录不一样的中国年;河南卫视以一档民乐为主角的《新民乐国风夜》,展示与传统文化紧密贴合的音乐内容。

 

 

        因着时间节点的特殊性,这类内容构成一季度电视媒体上最具个性的节庆风格,也成为迥异于网络平台的创作优势和特色内容体系。

        除春节外,浙江卫视和河南卫视也分别推出了围绕节气而生的节目,前者有《「中国好时节」春分篇》,是平台第一次以江南为文化背景的文化晚会新尝试;后者则筹备了「中国节日」姊妹篇「中国节气」,以二十四节气,展天地画卷。

 

 

        另一塑造了2022开年内容个性化的是一系列响应冬奥会的体育综艺。继北京夏奥会之后,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使得其成为地球历史上首个双奥之城。一方面,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尽显;另一方面,这持续推动全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相关的冰雪类节目纷纷出炉。

        冰雪内容在此时扎堆,带来一种适逢其时的必要性。毕竟,对于以往集中于高专业人士的冰雪竞技,其需要一个易为大众所接受的方式为其专业普及、精神传递带来转化和释放的窗口。

        目前来看,一季度的冰雪综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融合了对抗性和娱乐性,偏燃层面的竞技性体验真人秀。

 

 

        浙江卫视全新的俱乐部式冰雪达人竞技成长节目《冰雪正当燃》,节目集结冰雪经理人李晨、吴奇隆、吴尊、姜潮、脸脸,冰雪主持人伊一,冰雪领队陈德全、满丹丹、闫涵与冰雪达人等组成「冰雪家族」俱乐部共赴冰雪世界;东方卫视的跨项对抗体育真人秀《冠军对冠军》,则选取夏季和冬季项目中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单项,让各自领域的冠军交换赛道,与冠军护卫队共同完成跨项比赛;东南卫视的《跟着冠军去滑雪》,则将体育界各领域的冠军们汇聚于冰雪世界的神秘小屋,以全新互动、全新「竞技」解读冰雪运动的趣味性,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内容带动全民爱上冰雪运动。

        另一种是融合了体育故事和冰雪知识普及,偏人文层面的沉浸式分享真人秀。

 

 

        北京卫视推出了《冬梦之约2》和《飘雪的日子来看你》。前者集合了专业运动员、文艺嘉宾、素人的组合,全方位走进冬奥会运动项目,了解冬奥冰雪项目背后的发展历程、比赛规则等。

        后者则以不同年龄层次的文艺工作者组成「飘雪一家人」。「飘雪一家人」围绕冬奥幕后故事的主人公所带来相关的冰雪体验,展开沉浸式的趣味比拼;他们还会走入冬奥幕后人物的生活场景,进行实地探访;嘉宾们还将分享彼此的冰雪故事和情结,展现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冰雪记忆。

        冰雪之外,体育的热血多元持续搅动着一季度的荧屏,像《飒!武力拳开》聚焦体育格斗,更倾向和真实国际赛事的联动,在一季度的决赛中将迎来两名胜利者与ONE冠军赛价值百万的签约合同,借助于综艺节目真正实现体育运动的落地和长尾价值的延续。

 

 

价值与娱乐再调配

确保「意义」

 

 

        综艺节目在娱乐之外,可带来的附加值和社会意义,是电视节目一直在探索的,这一现象自去年开始尤为明显,并延续到一季度电视综艺的内容气质和风格调性上。

        首先,一季度电视屏幕上的综艺内容越来越贴近百姓日常,综艺节目的目光逐渐从一小部分明星转向越来越多生活中平凡者不平凡的时代故事。

 

 

        一季度开播的《你好星期六》,便将目光聚焦于来自各行业的平凡奋斗者和优秀文艺工作者,用各式才艺展现中国文化、中国风范,引发大众对人生和梦想的思考;《梦想改造家8》,以服务大众生活的视角提供可借鉴的家装实用参考;消防纪实体验节目《勇往直前的我们》,以我们身边的平民英雄消防员为人物核心,通过两个月不停机录制的方式,全景展现作为同百姓贴得最近的群体,是如何默默守护人民生活。

 

 

        可以看到,普通人的生活、需求体现在哪里,时代的特性是什么,电视综艺内容便将指向哪里。这种风格或将从一季度延伸至接下来的全年。

        其次,电视综艺对于不同维度的价值感诉求在增多,并呈现出超越综艺性的追求,着力于将内容中的价值感、知识性向综艺性进行有效转化。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淞看来,每档综艺节目都能让大众产生获得感,是当下综艺节目安全落地的一个发展趋势。这种获得感可以是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宏观内容,也包括常态的百科知识、文化知识、常识内容等。像游戏互动真人秀《王牌对王牌7》,将游戏设计与时代主题紧密相连,不管是传话筒环节还是比划竞猜环节都将时下大众关注的反诈、国风文化融入其中,既延续了以往的欢乐风格,也充满着人文关怀。

 

 

        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从主题和表现要素等方方面面就能提供积极价值的文化类及科普类节目,将在这样的诉求下备受重视。

        从外部客观政策调控来看,现在国家主管部门,无论中宣部还是总局都出台了相关规定。这让有限的资金投入大量用在有价值感的节目研发、内容质量的提升上。像此前,中宣部印发的《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指出,流量至上、畸形审美等新情况新问题迭出,对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于是,提出要树立正确审美观,加强文艺创作审美导向把关。

        在2022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叫停会让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关键塑造期的青少年产生困惑和迷失的网络耽改剧等,体现着主管部门对于抵制流量至上、重商业化、「饭圈」乱象等泛娱乐现象的又一次出击。3月17日,国新办举行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发布会,确保为广大网民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一系列举措,虽主要剑指网络环境与内容,但同时也对更注重社会传播效应的电视内容创作指明方向。素人做主角的节目以及自带文化推广和知识普及的文化科研类节目都是极具价值输出的载体和新的发展方向。

        在3月2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中显示,《「中国好时节」系列节目》《斯文江南》《未来中国》《国乐大典4》《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3》《技惊四座2》等120档聚焦「领航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赓续中华魂」「创新向未来」四个主题的节目入选2022年广播电视重点节目。

 

 

        从受众层面看,因着商业逻辑而来的「流量至上」主导内容市场,并未带来精品内容的高审美引领。与此同时,一些以正能量也有大流量的节目带来的良好口碑,则满足着当下观众的内心渴望。

        而不管是聚焦时代生活还是传统文化焕新颜的价值感节目,都有着现实固有优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随便采撷便有无穷素材,百姓时代生活中更是蕴含着无尽的资源。将浩瀚的传统文化内容和生活议题赋予易接受的样式和新鲜表达,将持续成为接下来电视内容创作的重点。

 

 

 

大众节目深入细分

遵循「趋势」

 

 

        从题材和节目类型上来看,在晚会、冰雪节目外,一季度的电视综艺主要集中在以往天然有着国民基因的音乐和喜剧节目上。整体来看这两大类节目虽仍以竞演为主,但切入点越来越追求差异化和精准化。

 

 

        《闪光的乐队》主打音乐社交性,节目围绕颇具国民性的经典音乐的改编,通过叠加新元素寻求音乐综艺的破圈之道。

 

 

        《爱乐之都》则选择从属于小众文化的音乐剧切入,东方卫视中心副总监、《爱乐之都》总制作人施嘉宁表示,希望通过这档综艺推动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给中国音乐剧市场乃至剧场文化带来积极影响。

 

 

        《春天花会开》以民歌为主,致力于国风音乐的新表达,从而弘扬中华文化。

        一季度音综呈现的这些特色,意味着电视综艺也在作出顺应时代需求的变革,以往寻求最广泛大众的音综也意识到走向分众的必要。如同冷淞所言,现今「越小的切口、越独特的角度,可能越容易找到目标受众。越做得大而全,越没有人去看,因为受众现在打开电视的指向性非常强」。

        在喜剧题材上,由小众迈入大众文化领域的脱口秀语言类节目,则开始在一季度的电视屏幕崭露头角,并呈现出不同于网综的生活化、素人化、青春化特色。

        《青春开放麦》致力于打造「青春正能量」的脱口秀。节目中的青年们将去体验各种工作,把自己的体验感受,转换为脱口秀的作品素材。了解各个工作的不易,也给这些人们带去「藏在身边的快乐」。

        《集合!开心果》则集结百组素人单口喜剧选手,去分享自己及身边人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趣事。参与者大多是业余的单口喜剧爱好者,从事职业遍布老师、护士、消防员、警察等。体现着节目通过为各行各业从业者提供讲述自己故事的机会,输出用幽默的人生智慧来热爱生活的人生哲理。

 

 

        不管是晚会节目还是喜剧类节目对于脱口秀等潮流元素的运用,都体现出电视综艺年轻化的发展态势。

        当下年轻人对潮流的热情,不再仅是追逐表面的新鲜,还与他们强烈的个性表达和社交归属、文化认同等挂钩。一方面,源自追求个性且多元的世代特征,另一方面,他们骨子里的文化自信日益崛起。与上一代相比,他们更加注重中国传统与民族文化的潮流输出,尤其热衷于看到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突出表现便是对国风国潮及相关文化等有深度、有特色的内容主题展现出高涨热情。

        此前,《2021新青年洞察报告》显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传统节日是当下年轻人关注国潮文化的两大代表。这一点在2021年的综艺内容上已经有所体现。如河南卫视一系列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晚会节目频频出圈,《万里走单骑》《最美中轴线》等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节目多了起来。

        2022年也将是此类内容寻求年轻化表达和深入发展的一年。目前来看,此类节目已在一季度迎来小爆发。

 

 

        浙江卫视分别推出了围绕书法、戏曲、世界文化遗产的《妙墨中国心》《我爱中国戏》《万里走单骑2》,以年轻的视角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东方卫视则推出《斯文江南》和《未来中国》,前者借以小而美的江南文化为切入点,涵盖未止步于此的传统文化,以文字的力量、当下的视角去打开中国文明的核心密码;后者围绕时下最前沿的科学探索展开,消减观众对复杂科学原理与科学应用的疏离感,传递科研精神。

        天津卫视推出了以传统曲艺为中心内容的《青春守艺人》,一方面用鼓曲、民乐、京剧、梆子等表演形式,展现传统文化的多元,另一方面用年轻化的态度将传统与流行相结合,碰撞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火花。

        新一年带来新气象,而变化往往蕴含着新的生命力。从一季度的电视荧屏上可以看到有力量感、有深蕴的节目普遍多了起来。而在接下来,电视内容的综艺感与获得感如何巧妙融合,年轻的潮流趋势与博大的传统文化如何结合,电视人仍需不懈探索。